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大体育Party,一直是各个国家热衷举办的比赛盛事。但奥运会看似热闹,其举办价值却一直受到质疑。比如动辄几十亿的预算、短期巨大资源的占据和调用,后期运营缺失造成资源浪费等一直成为争议焦点。臭名昭著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还债还了30年,日本冬奥会连投标的财务记录都烧得一干二净无从对证。
奥运会到底划不划算,看看这么大的锅究竟谁来背?通过对外网公开资料的编译整理,盘点了一些史上巨亏的奥运会,看看到底是谁来买单的?
1896年4月雅典奥运会:财务危机肇始第一届奥运
1896年是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当承办比赛时,该国家已经濒临财务崩溃。但是新履任的雅典王室相信运动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他们低估了举办比赛的预算,原定的58.5万德拉克马(古希腊银币单位)预算最后激增到374万德拉克马,相当于44.8万美元。其中,大部分费用都用于雅典古体育场的修缮。
幸运的是,一个富有的商人捐赠了100万德拉克马,帮助承销了初期的费用。随后奥运会开始后,纪念邮票、奖牌等带来了额外收入,帮助度过了危机。
19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保险公司承保千万法郎
此次奥运会共有44个国家参赛,来看比赛的观众平均每天达6000人。尽管此次奥运会反馈热烈,巴黎奥组会依然面临了财务预警信号。比赛的准备成本如此之高,当地的保险公司为奥组会承保,其保单总收益预估高达1000万法郎。最后苏格兰运动员Eric liddell赢得了400米比赛,为东道主法国争得了荣誉。但是事实证明,最终的财务结果的确很糟糕。比赛结束时,奥组会共收入5496610法郎,只有预计收入的一半。
更多关于会计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仁和会计官方网站详细了解,咨询电话:400-168-8684 QQ:177948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