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期”这个说法对于语言学习很形象,让人觉得好像有那么一个时间“窗口”,一旦时间一过,这个“窗口”就关上了,孩子的英语就再也学不出来了。早几年,好些父母受“起跑线”说法的影响,为了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尽量让孩子早早地开始学英语。现在看得多、听得多了,对于起跑线的考虑也淡定了很多,可是这个“窗口期”却还是那么让人焦虑,就是没法淡定,生怕真要错过了时间的“窗口”,就会耽误孩子一生的英语学习。
看到了在所谓的“关键期”以后也能学好英语的情况,有些研究进一步细化,从语音、语法、词汇这些不同的语言内容着手来看问题。在语音的层面,问题比较清晰,就是年龄越小优势越强,而过了青春期以后要形成完全纯正的口音,概率就很小了。这样,关键期对于英语的口音有影响,基本上成为了共识。语法呢,无法得出清晰的结论,也就是说孩子从低龄开始学习,在句法结构方面看不出超过成人的明显优势。这一点和第一语言对比,差别就很大了。前面一章提到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人类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以后,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一种通用语法(UG)机制,所以一个孩子无论出生在哪里,都能学会当地的语言作为母语,而且这门语言里的句法结构是不用教的,自然形成,这个形成的时间窗口大约是四岁以前。可是,如果拿英语学习里语法掌握的情况来对比就明显不同了,语法需要专门教,而且在很长的时期甚至于终生都不能达到完美,并没有那么清晰的一个关键期。
在英语习得领域,即使到了最考虑教学应用的层面,虽然可以普遍观察到人类儿童具有一些今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减弱的语言习得的本能,但是因为存在青春期之后才开始的学习者也能够达到很高水平的现象,加上后面第三节里将要提到的一些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学习速度和最终效果方面,在关键期之内学习也不一定就比之后学习更有效。这样我们就不能从科研的角度定义说,学英语一定要赶在关键期之前,不然就学不出来或是学得很费力了。学英语不能错过“窗口期”这样的建议,从严谨的科研角度是做不出来的。所以,对于年龄跟英语学习的关系,保持一定的敏感就足够了,不必过于纠结于“关键期”、“敏感期”这个传说中的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