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孩子上课都跑来跑去,根本坐不住!」
「我的孩子人缘很差,大家都不喜欢他!」
「孩子对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让我很伤脑筋!」
「孩子很懒,什么事都不肯自己动手!」
「每次跟孩子说话, 他老是有听没有到,气死我了!」
以往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或问题行为时,不明究里的父母常会以为孩子是调皮、捣蛋、故意使坏,或是偷懒,不愿学习;但随着感觉统合理论的日渐推广,大家越来越发现有些时候孩子是不能也,而非不为!
感觉统合理论在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肯定感觉统合对中枢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性, 而提出感觉统合学说的美国职能治疗师爱尔斯博士认为,7岁以前孩子如果透过适当的活动,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对日后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保持情绪稳定,以及适应社会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
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并非知识,而是学习能力。知识只是材料,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识才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感觉统合功能基础上。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感觉统合良好才能使身体成为有力的学习工具。
感觉统合的观念就是要帮助家长,从生理的角度来了解孩子,特别在孩子有问题时,不要存着「等孩子长大自然会开窍」的消极心理,有问题就要尽速矫正。就相当于在捏陶的过程中,当陶土仍旧湿润时,其可塑性高;当土干了,只能用刮刀去修模,改变的幅度自然有限,双方也较痛苦。
感觉统合从根本上系统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专注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决策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0-6岁是感觉统合发展的重要时期, 7-12岁是感觉统合调整的关键时期。过了12岁, 要调整感觉统合状态就必须靠坚强的意志力和耐力, 同时需要考量更多的环境因素, 比起12岁之前调整更为困难。
感觉统合理论被提出之后, 它为许多教育界无法理解的人类行为反应做出完整的合理诠释。感觉统合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感觉统合良好, 孩子会充满自信, 各项能力发展能超越年龄限制, 不断有新的突破和进步。反之, 感觉统合不良, 孩子易受到自身或外界的干扰, 常常焦躁不安、情绪起伏不定, 对需要专注学习的事物不感兴趣, 还会受到他人异样眼光和排斥对待, 造成无力感和无数挫折经验, 产生自卑心理, 影响性格发展。